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胡锦涛给孟二冬女儿的回信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信息来源: 人民网9月6日

牢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弘扬孟二冬的崇高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女儿的回信在广大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对于北京大学已故教授孟二冬的女儿孟菲来说,今年的6月9日终生难忘——她在这一天收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回信。处在失去亲人悲痛中的她,倍感温暖,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胡锦涛总书记在信中动情地说,我是含着热泪读完你这封来信的。你对爸爸无尽的思念,你记述他在最后的日子里仍惦记着他的学生、眷恋着他未竟的事业,所有这些,都使我深受感动。你爸爸是一位平凡的学者,但他以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攀登学术高峰,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你爸爸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但他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却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你爸爸不愧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不愧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你爸爸的去世,对你们家人是无可挽回的损失,对北大、对国家教育事业也是一个重大损失。

  胡锦涛总书记在信中说,孟二冬教授一生挚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他不仅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在三尺讲台上讲授和传承中华文化,而且以自己的模范行为诠释和躬行中华文化的精髓。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全部用来报效祖国和人民。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他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值得各行各业的人们认真学习。

  胡锦涛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孟菲说,你在来信中表示,决心继承爸爸的遗志,选定教师这个职业,继续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这令我十分欣慰。相信你一定会继承和弘扬你爸爸的崇高精神,刻苦学习知识,加强品德修养,努力成为对祖国、对人民的有用之才,不辜负你爸爸对你的殷切期望和嘱托。

  胡锦涛总书记的信在广大师生中传开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读着信中亲切感人的话语,受到极大的感动和鞭策。师生们纷纷表示,这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师生的亲切关怀,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回信精神,学习孟二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总书记关心孟二冬和他的家人,为全社会作出了尊师重教的表率”

  一生淡泊名利,一心教书育人。2004年春,刚到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不久的孟二冬就病倒了,但他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圆满完成了支教任务。孟二冬的感人事迹,引起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高度关注。2005年12月8日,得知孟二冬的病情后,胡锦涛总书记当即委托国务委员陈至立前往探望,并指示有关方面精心治疗。此后,他又多次询问孟二冬的病情,向孟二冬表示亲切问候,并指示医务人员尽全力救治。

  今年4月22日,年仅49岁的孟二冬因病去世,正在国外访问的胡锦涛总书记专门打来电话表示哀悼,对其亲属表示慰问,并以个人名义送了花圈。

  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深深感动了孟二冬的家人。为了表达对总书记的感激之情,5月25日,孟菲提笔给总书记写了一封信。让她们没有想到的是,总书记很快就回了信,使孟菲和她妈妈激动万分。

  回忆收到总书记回信时的情景,孟菲说:“总书记那么忙,还抽时间给我们回信,回得那么快,写得那么动情,读着读着,我们的眼泪就掉下来了。”

  未名湖畔,博雅塔下,总书记的信在北京大学师生中广为传诵,大家倍感亲切、深受激励。“这封字字含情、感人肺腑的信不仅是写给孟教授女儿的,也是写给北大教师、写给全国教师的。这是总书记对孟教授和他家人的关心,更是对北大教师、对全国教师的关怀。”东语系教授傅增有的这番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胡锦涛总书记的信内涵深刻、寓意深远。总书记号召我们认真学习孟二冬的精神,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为我们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做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不辜负党中央和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做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胡锦涛总书记在信中从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两个方面对孟二冬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也蕴含了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许多教师表示,总书记强调要学习孟二冬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在全社会呼唤加强师德建设的今天,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如总书记所说,孟老师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负责支教工作的新疆石河子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朱秋德说,“在我们心目中,孟老师是一杆标尺、一盏明灯。无论是为学、为人还是为师,他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曾和孟二冬共事10多年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勇强说:“孟老师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品质,令人敬重。在敬业这一点,在做诚恳的人、做操守高尚的人这一点,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

  孟二冬的学生、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刘占召说:“毕业后,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会去教书育人。我们要像总书记期望的那样,以自己的老师为榜样,做一名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一流大学应该有一流教师。”长期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的北京大学教师夏文斌感慨地说,“中国教育和世界教育先进水平的差距,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教师。我相信,总书记的信必将深化广大教师对自身使命的认识,为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教育部的工作人员表示,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永远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接过孟老师传给年轻人的接力棒,在这片热土上继续耕耘”

  捧起总书记的信,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蒋朗朗一字一句念来。他说:“总书记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这封信就像一封家书,信中对青年一代谆谆教诲,字字句句透着关心。”

  暑假过后,本科刚毕业的孟菲就要到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了。虽然遭遇父亲去世的不幸打击,但她对未来充满信心。她说:“总书记信中的每一句话,都是沉甸甸的。我一定要牢记在心,好好学习、奋发向上,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用行动告慰爸爸。”

  “总书记对孟菲的勉励,也是对我们年轻人共同的嘱咐,是对我们修身养德、刻苦学习、早日成才的殷切期望。”刚刚留校任教的新疆石河子大学教师梁修韦,是孟二冬支教时教过的学生。他说:“也许我一辈子也达不到孟老师那样的境界,但我会尽我所能、倾我所学,接过孟老师传给年轻人的接力棒,在教育事业这片热土上继续耕耘。”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百年燕园掀起了学习孟二冬的热潮。北京大学哲学系03级本科生李婷婷说,我们要用心感受、用心学习孟二冬的精神,像总书记希望的那样,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成为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

  新学年伊始,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迎来又一批年轻教师。孟菲的大学同学、22岁的牛丽华成了这所远郊中学初一年级的班主任。“总书记的信,让我也很受教育。”牛丽华说,“郊区中学条件差些,班主任工作具体琐碎,我要用总书记的话要求自己,用孟伯伯的事迹鞭策自己,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新华社记者孙承斌、李斌、吕诺、刘兵)

北大新闻网学习孟二冬教授专题

新疆石河子大学学习孟二冬专题

新闻背景:“全国模范教师”孟二冬

  孟二冬,1957年1月生,安徽宿县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专长为中国文学史及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多年来,孟二冬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坚持不懈地教育学生追求真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高尚人格的楷模。孟二冬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潜心治学,撰写了《中国诗学通论》(合著)《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韩孟派诗传》《千古传世美文》《陶渊明集译注》《中国文学史》(参编)等400多万字的专著。他历时七年,经过大量艰苦的研究,完成了100多万字的《〈登科记考〉补正》,荣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以及北京大学第九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得到了我国文学界和史学界的高度评价。

  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2004年3月,孟二冬主动要求参加了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教学的工作。在到石河子大学的第二周,他就出现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尽管每天打针、吃药,他仍坚持上课。随着声音越来越微弱,他不得不在课堂上用起麦克风。校领导和老师们多次劝他休息,但他都微笑着说:“没关系,我还能坚持。”在师生们的再三要求下,他来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根据病情做出了“禁声”的医嘱,但他第二天又强忍病痛站在了讲台上。2004年4月26日,他在剧烈的咳嗽中坚持讲完《唐代文学》最后一节课,倒在讲台上。经医院诊断,他已患食管恶性肿瘤。

  孟二冬在石河子大学期间,除坚持为中文系2002级四个班的学生每周讲授10学时的必修课外,同时还为中文系教师开设了《唐代科考》选修课,利用业余时间积极主动与中文系教师座谈,交流教学工作经验,圆满完成了北京大学和石河子大学双方协议的支教任务。孟二冬在北京治疗期间,仍以顽强的毅力坦然面对病痛折磨,坚持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的工作,积极筹备让自己的研究生去石河子大学为本科生开设讲座。

  2006年4月22日,孟二冬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49岁。

  今年初,为表彰和宣传孟二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孟二冬“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国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孟二冬学习。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孟二冬颁发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6月,中组部追授孟二冬“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荣誉称号。(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