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专题报告助力科研“避雷”——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携手科研处举办科研诚信沙龙
为深入推进北大基础医学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积极响应学校科技创新年的号召,营造风清气正、严谨求实的科研环境,2025年4月9日下午,基础医学院与科研处携手,于生化楼三层中厅成功举办了一场聚焦科研诚信与规范的专题报告活动。此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中国科学院袁军鹏研究员,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选题、数据、发表:AI时代科研‘避雷’指南”的精彩报告。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各学院、附属医院、直属单位70余名师生线下参会,1300余名师生通过“北大医学科研”微信视频号线上参会。会议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副处长赵春辉主持。
赵春辉副处长主持
会场照片
首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术道德委员会主任杨吉春教授为本次沙龙致辞。他强调,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科研领域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提升论文质量、有效保存原始数据、及时勘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杨吉春教授致辞
报告过程中,袁军鹏研究员立足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深度介入科研的全新格局,系统解析了科研伦理风险防控的关键环节。围绕科研选题、数据处理以及论文发表等关键环节,通过典型案例,为师生们深入剖析了AI时代可能遭遇的科研“陷阱”,如‘选题跟风陷阱’、‘数据美颜风险’、‘发表快餐化倾向’等,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避雷”策略。
袁军鹏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此次专题报告吸引了众多师生积极参与,在提问与讨论环节,现场气氛极为热烈。与会人员围绕AI时代科技伦理的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与专家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沟通。
现场互动交流
报告结束后,王宪教授总结发言,她首先代表基础医学院导师向袁军鹏研究员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感谢,表示对AI时代科研工作的新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王教授进一步强调,希望研究生导师和科管人员一同努力,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完善科研诚信体系。
王宪教授总结
科研处与基础医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科研诚信建设需常备不懈,此次报告会是北大医学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不断加强科研诚信教育,让严谨求实成为北大医学人的基因,共同推动学校科研水平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