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基础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初见成效
经过近4年的筹备和2年的实施,北京大学医学部“新途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获得了阶段性成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了系统的总结率先在基础医学阶段实施的教改,反思存在的不足,并为即将在临床阶段实施的教改提供借鉴,基础医学院于2011年12月30日召开了“2011年基础医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教授、副主任王宪教授、主任助理兼教育处处长王维民教授、教育处续岩、李红副处长、北大医院教育处王颖处长、北京医院教育处李玉霞处长、基础医学院尹玉新院长、管又飞、周春燕、万有副院长、谷涛、郭琦副书记、基础医学院督导专家库宝善教授、刘斌教授、张仲远老师、高子芬教授、祝世功教授、医学部督导沈惠麒教授、基础医学院各系室教学主任、教学骨干、教学秘书等近100人参加了本次总结会。
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教授首先对基础医学院教学改革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在全医学部做出的表率做了充分的肯定。她同时指出,教书育人是大学的第一任务,而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事业。面对社会快速转型、医疗体制改革、医学技术发展、教育手段进步的大环境,以及患者与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期待日益增加、医患矛盾加剧和信任度下降、医学知识进步与疾病认知不同步的新形势,北医对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并不是对以往教育教学体系的否定,而是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优秀医学人才。北医正在进行的教改是一个顶层设计的、全校一盘棋的新课程体系,包括医预阶段、基础医学、临床本科以及临床二阶段在内的四个部分,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系统的革命性的教学改革。基础医学院率先实施初见成效,并仍在进一步优化,不仅一线教师和学生反馈很好,很多兄弟院校也慕名前来观摩,在全国兄弟院校中间引起很好的反响,也充分发挥了北京大学的示范引领作用。下一阶段的临床教改即将开始,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会很多,学校将持续地从政策导向、行政保障、教改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保证教改的顺利实施。除此之外,北京大学医学部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在政府部门的建言献策作用,在诸如学制改革、专业学位设置、教学评估体系改革等方面提供更科学、更具有操作性的方案。
基础医学院尹玉新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基础医学院的教改已经树立了很好的品牌效应,教学改革不仅给老师和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也给管理部门带来新面貌,这也是北医精神的体现。
管又飞副院长做了“总结成果、反思不足、深化改革”的报告,对基础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框架、实施细节、效果反馈及存在问题做了详细的汇报。管院长明确指出基础医学院的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服务于临床、培养未来医生和科学家,是医学部“新途径”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基础医学院将毫无保留的与其它兄弟学院分享教改经验,,并全力支持临床阶段的教改。
学生是教改的主体之一,因此教改实施过程中学生工作尤显重要。基础医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郭琦老师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报告向大家展示了学院学生办公室开展的工作,全面诠释了“教育教学一体化”这一“新途径”教育教学改革四大主题之一的内涵。
医学部主任助理兼教育处处长王维民老师随后就临床教改方案和临床专业认证向大家进行了详细介绍,他指出临床阶段的教改将更注重临床课程与基础课程的合理衔接、桥梁课程与系统课程的深度融合,加强临床能力导向的案例教学,强化实习阶段管理并对考核评估方式进行调整。王处长还介绍了医学教育认证的意义、内涵、形式和流程等。
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督导专家全程参与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发挥了重要的监督和保障作用。督导专家组组长库宝善教授用“认真”二字高度赞扬了基础医学院教学改革工作中老师和学生的态度,也对学院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殷切希望。公卫学院沈惠麒教授也全程参加了PBL十个案例的教学,并经常与学生和老师沟通,对PBL教学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医学部副主任王宪教授指出,基础医学院教改初见成效,不仅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也与一线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密不可分,在实现“以学生为本”和“教育教学一体化”的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母校的热爱,使整个北医的精神面貌有了新的提高。
管又飞副院长最后做了总结发言,明确表示顶层设计的“新途径”教育教学改革在基础阶段能够顺利实施,一方面离不开医学部、各兄弟学院、基础医学院各级领导和督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全学院200余名教师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的结果。教学改革不仅需要保质保量的稳步推进,也需要对现有体系深入研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更需要注意总结成果,为全国兄弟院校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积累经验,并在国际上展示中国的医学教育成就。
基础医学院教学办公室
2012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