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喜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2门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共2门课程入选,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门、线下一流课程1门。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课程类别 |
1 |
医学免疫学原理 |
王月丹 |
线上一流课程 |
2 |
创新思维训练课程 |
王 韵 |
线下一流课程 |
近年来,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抓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品行优秀、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勤奋务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一流医学人才,推动学院本科生教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附: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原理
课程负责人:王月丹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初明
课程一方面注重对医学免疫学原理的阐述,特别强调免疫学基本名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解释与含义,有助于初次接触“医学免疫学”的医学专业本科学生或非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习者能较容易地理解免疫发挥功能的原理和机制;另一方面加入免疫学新进展,如免疫检查点分子、CAR-T免疫治疗肿瘤等,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拓展拔高,开拓学习者思维的同时为其学习与运用免疫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按照学习者对知识认知的逻辑顺序对常见的免疫学教材章节顺序进行了微调,将免疫细胞章节的内容提前,在基础免疫学中按照免疫器官与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逐级递进的关系进行知识介绍,便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认知连贯性,有利于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同时也为其学好后续章节——免疫系统功能(免疫应答、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免疫学与疾病(临床免疫学)及免疫技术应用(应用免疫学)铺路搭桥。
同时,课程注重对符合我国国情的唯物主义价值观的体现。在疫苗的起源等内容中,突出介绍中国传统医学对于免疫学起源和发展的贡献,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医学及其文化进行评价,肯定中国传统医学在整个人类医学进步和发展中的科学地位与贡献,有利于学习者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在传授免疫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的思想教育目标。
课程名称:创新思维训练课程
课程负责人:王韵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吴立玲、倪菊华、张卫光、田新霞
课程紧跟学科发展趋势,案例库涉及人体10个器官系统和肿瘤、生长发育等重大研究方向,与核心课程体系相互配合,实现知识体系全覆盖。案例以真实的临床病例引出相关的医学问题,注重探讨机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融人文、强思政,育人环节全覆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每个案例的编写和教学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融入责任担当和人文关爱。来自于不同学科、不同研究领域的教师通过讨论引导、专题讲座、导论课、微信、邮件、面对面、PBL网站等多种方式,在学科知识、学习态度、价值塑造、责任担当和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与学生交流与反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课程体系,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小组讨论为形式,进行基础和临床的融合,以及跨学科知识的学习,注重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知识、能力、素养全面提升。
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估体系,采用过程评价与阶段考试兼顾、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成绩评定模式,构建了评学、评教和课程反馈于一体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课程评估体系。
创建独特高效的课程运行与管理模式,成立“PBL中心”,下设案例撰写、师资培训、考核评估和教学管理4个小组,分工明确、通力合作,依托学院统筹的课程管理团队,高效组织完成了累计3540人次跨学科师资参与163次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