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基础医学院与药学院联合举办第三期“基础医学+药学”学术沙龙活动
4月18日下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与北京大学药学院联合举办了第三期“基础医学+药学”学术沙龙活动。会议以神经科学相关的新药研发为切入点,结合基础医学的新知识新理论,为加速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方法。会议由药学院汪贻广教授和基础医学院张勇研究员共同主持。
基础医学院书记万有教授做会议致辞。万有书记强调了基础医学与药学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两者不仅在多个领域具有共通之处,而且各自拥有独特的研究特色和技术优势。万书记表达了对未来合作的热切期望,呼吁基础医学与药学领域之间申请更多跨学科项目,以实现实质性的合作。他提出寻求更加聚焦和有针对性的合作模式,以此来推动从基础研究到药物研发的全过程。
本次沙龙有来自基础医学院和药学院的4位专家做了精彩的报告,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技术理念。药学院的黄卓研究员长期致力于脑重大疾病的药物靶标发现和药物研发工作,分享了近期在难治性癫痫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他的研究通过构建全新感觉诱发癫痫动物模型,实现了海马脑区的“癫痫记忆”印迹细胞标记与操纵,解析了“癫痫记忆”再巩固过程的分子机制,证明了“癫痫记忆”存在与学习记忆过程类似的再巩固过程,mTOR、ERK和BDNF通路参与其中,并通过抑制该再巩固过程显著减弱了动物癫痫发作。此外,该研究还实现了临床转化,在难治性癫痫病人中使用mTOR通路抑制剂依维莫司可显著减轻癫痫的症状。该研究中的“癫痫记忆”研究思路是对传统癫痫理论的系统性丰富,所提出的癫痫发病机制解释与干预再巩固过程的治疗策略有望成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突破口,引领癫痫研究的新方向。
基础医学院岑程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神经发育和情绪认知调控机制的研究,发现蛋白激酶D1通过不同下游信号通路调控突触发育、学习记忆和社交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解析了疼痛及其伴发的焦虑样行为、注意力缺失等相关精神共病的中枢机制。在本次交流活动中,报告了外周神经损伤后调控神经再生和疼痛之间的共同机制,发现特异性激活受损亚群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促进轴突再生并缓解神经病理痛。使用辣椒素受体TRPV1拮抗剂辣椒平制备水凝胶缓释作用于损伤神经干能够进一步加速神经再生并促进功能恢复,为研发促进神经损伤后修复药物并实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视角。
药学院的李鲜婵研究员在不同维度神经递质的化学传感研究、单生物纳米颗粒的分析化学研究和神经囊泡储存与释放神经递质的研究方面有深厚的积累。他以多巴胺神经递质为例,详细介绍了他们在单囊泡、单细胞、新鲜脑片层次建立的囊泡神经递质电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实验平台,并以性别差异、药物或基因缺陷导致的帕金森症动物模型两个例子浅谈了方法可能的应用前景。这些研究成果将为解释神经系统性别二态性的机制及帕金森症发生发展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次汇报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推动实验室基础研究与神经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之间的协同合作。希望通过与基础医学院老师的合作,将实验室建立的分析方法应用到解决生物学问题,特别是推动神经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和药物开发。
基础医学院孙琳琳副研究员报告了慢性痛的背根神经节神经支配,初级感觉神经元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及神经元集群活动异常表现。介绍神经病理痛的动物模型及疼痛行为学检测方法,基于背根神经节的双光子成像记录、光/化学遗传学调控及小分子药物干预方法,旨在推动外周背根神经节作为药物筛选和疾病干预靶点的合作。
最后,北京大学药学院汪贻广教授做会议总结。他指出基础医学与药学的交叉合作不仅对于推动科学研究进步、加速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实现疾病治疗创新和提高公共健康水平的重点途径。
此次活动与会的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并相互交换了合作意向。学术沙龙将根据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定期举办,不断推陈出新,邀请更多领域的专家一起参与。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持续关注,踊跃参加。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